4月19日,在2021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,前商務部副部長龍永圖出席了《區(qū)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》(RCEP)為主題的討論。
龍永圖表示,RCEP的簽署具備重要意義。對于印度的中途退出,他表示很遺憾,并希望RCEP采取一種非常開放的態(tài)度,歡迎所有亞洲太平洋國家和地區(qū)的參與。
簽署RCEP的意義在于:在新冠疫情肆虐嚴重沖擊全球產業(yè)鏈、供應鏈的背景下,它給整個亞洲和世界釋放一個積極的信號:“全球化還是有希望的,經濟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擋。”
RCEP的簽署,意味著世界經濟的重心已逐步由西方轉至亞太地區(qū),“因為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一定是在全球貿易和經濟活動最活躍、貿易自由化最發(fā)達的地區(qū)”。
香港中文大學(深圳)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也表示,RCEP的誕生是世界經濟中心轉向亞太地區(qū)的自然結果。他預測,未來二十年、三十年甚至半個世紀,世界經濟中心都會在亞洲,RCEP的簽署彌補了亞洲地區(qū)經貿規(guī)則制度化安排的空白。
據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估計,到2030年RCEP將使成員國國民收入每年新增1860億美元,助力成員國GDP年均增長0.2%。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看法更樂觀,認為到2030年RCEP將使成員國國民收入每年新增2090億美元,為世界貿易增長貢獻5000億美元。
龍永圖表示,期待亞太區(qū)域合作能夠以RCEP為起點,向成為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規(guī)則和標準最高的地區(qū)而努力,亞洲必然會成為全球經濟領頭羊,自由化程度應該和亞洲經濟發(fā)展速度相匹配。
鄭永年指出,在亞太的多邊主義中,中國的作用至關重要。隨著中國的經濟總量不可避免地超過美國,中國如果能夠實現單邊開放政策——中國對一些東盟國家早就實施單邊開放,將對亞洲的經貿格局產生重大的影響。
“當前,中國一方面開放領域不夠多,另一方面開放程度不足。實際上,中國如果開放任何一個領域,都可以改變世界資本流動方向。”鄭永年強調,在過去兩年,中國金融領域的開放已經吸引了大量外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,因此中國應該繼續(xù)擴大開放,“中國的深度開放能夠改變整個亞洲的格局”。